本文共 524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7 分钟。
首先,HashMap不支持线程的同步。
同步,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只能有一个线程可以修改hash表,任何线程在执行Hashtable的更新操作前都需要获取对象锁,其他线程则等待锁的释放。
为什么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,实际会如何体现?
第一,如果多个线程同时使用put方法添加元素。
假设正好存在两个put的key发生了碰撞(hash值一样),那么根据HashMap的实现,这两个key会添加到数组的同一个位置,这样最终就会发生其中一个线程的put的数据被覆盖。
第二,如果多个线程同时检测到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*loadFactor。
这样会发生多个线程同时对hash数组进行扩容,都在重新计算元素位置以及复制数据,但是最终只有一个线程扩容后的数组会赋给table,也就是说其他线程的都会丢失,并且各自线程put的数据也丢失。且会引起死循环的错误。
HashMap底层是一个Entry数组,当发生hash冲突的时候,hashmap是采用链表的方式来解决的,在对应的数组位置存放链表的头结点。对链表而言,新加入的节点会从头结点加入。
我们来分析一下多线程访问:
1、在hashmap做put操作的时候会调用下面方法:
// 新增Entry。将“key-value”插入指定位置,bucketIndex是位置索引。 void addEntry(int hash, K key, V value, int bucketIndex) { // 保存“bucketIndex”位置的值到“e”中 Entrye = table[bucketIndex]; // 设置“bucketIndex”位置的元素为“新Entry”, // 设置“e”为“新Entry的下一个节点” table[bucketIndex] = new Entry (hash, key, value, e); // 若HashMap的实际大小 不小于 “阈值”,则调整HashMap的大小 if (size++ >= threshold) resize(2 * table.length); }
在hashmap做put操作的时候会调用到以上的方法。现在假如A线程和B线程同时对同一个数组位置调用addEntry,两个线程会同时得到现在的头结点,然后A写入新的头结点之后,B也写入新的头结点,那B的写入操作就会覆盖A的写入操作造成A的写入操作丢失。
2、删除键值对的代码
// 删除“键为key”的元素 final EntryremoveEntryForKey(Object key) { // 获取哈希值。若key为null,则哈希值为0;否则调用hash()进行计算 int hash = (key == null) ? 0 : hash(key.hashCode()); int i = indexFor(hash, table.length); Entry prev = table[i]; Entry e = prev; // 删除链表中“键为key”的元素 // 本质是“删除单向链表中的节点” while (e != null) { Entry next = e.next; Object k; if (e.hash == hash && ((k = e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 { modCount++; size--; if (prev == e) table[i] = next; else prev.next = next; e.recordRemoval(this); return e; } prev = e; e = next; } return e; }
当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同一个数组位置的时候,也都会先取得现在状态下该位置存储的头结点,然后各自去进行计算操作,之后再把结果写会到该数组位置去,其实写回的时候可能其他的线程已经就把这个位置给修改过了,就会覆盖其他线程的修改。
3、addEntry中当加入新的键值对后键值对总数量超过门限值的时候会调用一个resize操作,代码如下:
// 重新调整HashMap的大小,newCapacity是调整后的容量 void resize(int newCapacity) { Entry[] oldTable = table; int oldCapacity = oldTable.length; //如果就容量已经达到了最大值,则不能再扩容,直接返回 if (oldCapacity == MAXIMUM_CAPACITY) { threshold = Integer.MAX_VALUE; return; } // 新建一个HashMap,将“旧HashMap”的全部元素添加到“新HashMap”中, // 然后,将“新HashMap”赋值给“旧HashMap”。 Entry[] newTable = new Entry[newCapacity]; transfer(newTable); table = newTable; threshold = (int)(newCapacity * loadFactor); }
这个操作会新生成一个新的容量的数组,然后对原数组的所有键值对重新进行计算和写入新的数组,之后指向新生成的数组。
当多个线程同时检测到总数量超过门限值的时候就会同时调用resize操作,各自生成新的数组并rehash后赋给该map底层的数组table,结果最终只有最后一个线程生成的新数组被赋给table变量,其他线程的均会丢失。而且当某些线程已经完成赋值而其他线程刚开始的时候,就会用已经被赋值的table作为原始数组,这样也会有问题。
如何实现HashMap的同步?
答:
第一种方法:
直接使用Hashtable,但是当一个线程访问HashTable的同步方法时,其他线程如果也要访问同步方法,会被阻塞住。举个例子,当一个线程使用put方法时,另一个线程不但不可以使用put方法,连get方法都不可以,效率很低,现在基本不会选择它了。
第二种方法: HashMap可以通过下面的语句进行同步,
Collections.synchronizeMap(hashMap);
HashMap可以通过Map m = Collections.synchronizedMap(new HashMap())来达到同步的效果。
具体而言,该方法返回一个同步的Map,该Map封装了底层的HashMap的所有方法,使得底层的HashMap即使是在多线程的环境中也是安全的。
第三种方法:
直接使用JDK 5 之后的 ConcurrentHashMap,如果使用Java 5或以上的话,请使用ConcurrentHashMap。
Collections.synchronizeMap(hashMap); 又是如何保证了HashMap线程安全?
// synchronizedMap方法public staticMap synchronizedMap(Map m) { return new SynchronizedMap<>(m); }// SynchronizedMap类private static class SynchronizedMap implements Map , Serializable {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= 1978198479659022715L; private final Map m; // Backing Map final Object mutex; // Object on which to synchronize SynchronizedMap(Map m) { this.m = Objects.requireNonNull(m); mutex = this; } SynchronizedMap(Map m, Object mutex) { this.m = m; this.mutex = mutex; } public int size() { synchronized (mutex) { return m.size();} } public boolean isEmpty() { synchronized (mutex) { return m.isEmpty();} } public boolean containsKey(Object key) { synchronized (mutex) { return m.containsKey(key);} } public boolean containsValue(Object value) { synchronized (mutex) { return m.containsValue(value);} } public V get(Object key) { synchronized (mutex) { return m.get(key);} } public V put(K key, V value) { synchronized (mutex) { return m.put(key, value);} } public V remove(Object key) { synchronized (mutex) { return m.remove(key);} } // 省略其他方法 }
从源码中看出 synchronizedMap()方法返回一个SynchronizedMap类的对象,而在SynchronizedMap类中使用了synchronized来保证对Map的操作是线程安全的,故效率其实也不高。
本文转自大数据躺过的坑博客园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nblogs.com/zlslch/p/7635070.html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